九龙壁
基本解释
词条:『九龙壁』
拼音:jiǔ lóng bì
注音:ㄐ一ㄡˇ ㄌㄨㄥˊ ㄅ一ˋ
解释:筑于宫殿、府第、坛庙、寺院等建筑物前的照壁。一般由须弥座、壁身、斗fdbc和琉璃瓦顶四部分组成。壁身用彩色琉璃砖拼砌九龙浮雕。今山西大同的一座九龙壁建于明洪武年间,为最古老。北京故宫、北海的两座九龙壁建于清代,为最有名。
基本字义
九jiǔ(ㄐ一ㄡˇ)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壁bì(ㄅ一ˋ)
1、墙:四壁。壁报。壁画。壁挂。壁毯。壁橱。壁灯。铜墙铁壁。
2、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壁。肠壁。
3、陡削的山崖:峭壁。壁立。
4、军营的围墙:壁垒。坚壁清野。作壁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