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兵
基本解释
词条:『郡兵』
拼音:jùn bīng
注音:ㄐㄨㄣˋ ㄅ一ㄥ
解释:地方武装力量。汉沿秦制置材官于郡国,郡有都尉,佐太守典武职甲卒。中央有南﹑北军。汉武帝时更置八校,隶属于北军。国家有事,则调发郡国之兵。唐代府兵,基本上沿袭秦汉郡兵旧制。参阅《文献通考.兵考》。
古代诗词
唐代.耿湋.塞上曲:「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
宋代.靖康小雅.佥书枢密院事张公:「公提郡兵,疾驱入卫。」
宋代.文同.秦诏:「郡兵厌宝玉,得此只挥掉。」
宋代.郑刚中.代上傅帅十二月二十三日生辰:「郡兵无奇画,辙乱失领袖。」
宋代.梅尧臣.寄渭州经略王龙图:「河西五郡兵气完,骏马跃栈无箭瘢。」
基本字义
郡jùn(ㄐㄨㄣˋ)
1、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基本字义
兵bīng(ㄅ一ㄥ)
1、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