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翕
基本解释
词条:『辟翕』
拼音:pì xī
注音:ㄆㄧˋ ㄒㄧ
解释:
1.亦作"辟胁"。
2.开合。语本《易.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高亨注﹕"坤﹐地也。《集解》引宋衷曰﹕'翕犹闭也。'陆德明曰﹕'辟﹐开也。'地静而不生草木﹐则土闭﹔地动而生草木﹐则土开。唯其能闭能开﹐是以能广生。"
古代诗词
宋代.范成大.嘲蚊四十韵:「肖翘极么魔,坱圠累辟翕。」
元代.李道纯.性理歌:「两仪肇判分三极,乾以直专坤辟翕。」
元代.郑元祐.拟古五首 其一:「蠢动罔弗然,辟翕启闭随。」
基本字义
辟bì(ㄅ一ˋ)
1、君主:复辟。
2、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3、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4、古同“睥”,睥睨。
其他字义
辟(闢)pì(ㄆ一ˋ)
1、开发建设:开辟。
2、驳斥,排除:辟邪。辟谣。辟蠹。
3、透彻: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4、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基本字义
翕xī(ㄒ一)
1、合,聚,和顺:翕动。翕张(一合一开)。“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2、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