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鹫
基本解释
词条:『兀鹫』
拼音:wù jiù
注音:ㄨˋ ㄐ一ㄡˋ
解释:脊椎动物。鸟纲,鹰科。体长09~12米。头和颈部羽毛退化而裸露,翼宽大有力。嘴形较扁,爪欠锋利,不能活捉猎物。栖息山野,巢于高树或悬岩上。常盘旋高空觅食地面大动物尸体。终年见于中国西北以及四川北部松潘、西部理塘,西藏南部等山区。
基本字义
兀wù(ㄨˋ)
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2、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基本字义
鹫(鷲)jiù(ㄐ一ㄡˋ)
1、一种猛禽,毛色深褐,体大雄壮,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有羽毛,捕食野兔,小羊等。亦称“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