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理
基本解释
词条:『违理』
拼音:wéi lǐ
注音:ㄨㄟˊ ㄌ一ˇ
解释:违反常理。
古代诗词
唐代.薛能.夏日青龙寺寻僧二首:「违理须齐辱,雄图岂藉知。」
宋代.刘敞.得汝州舍弟新诗:「岂不盛钟鼓,性违理自愁。」
宋代.董嗣杲.坐暑病初招汪学老医次招黄平斋两公枘凿之甚病者反取多事而黄终奏药绩因有中秋共醉之约漫述长句:「医故不违理,非但以理拘。」
元代.杨弘道.祀事不可黩一首:「违理而妄求,闭拒固其宜。」
基本字义
违(違)wéi(ㄨㄟˊ)
1、背,反,不遵守:违背。违反。违犯。违法。违抗。违章。事与愿违。
2、不见面,离别:久违。
3、邪恶,过失。
基本字义
理lǐ(ㄌ一ˇ)
1、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2、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4、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5、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6、古代指狱官、法官。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