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驮
基本解释
词条:『韦驮』
拼音:wéi tuó
注音:ㄨㄟˊ ㄊㄨㄛˊ
解释: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作"韦驮(一作'陀')天"。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唐道宣载其事,谓佛涅盘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还,以授道宣。后佛教因以韦驮为护法神,亦称护法韦驮,并置其像佛寺中,着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佛之后,正对释迦牟尼佛。
古代诗词
明代.王世贞.报恩寺塔歌:「乌刍额烂走不得,韦驮心折甘同烬。」
明代.成鹫.舍利浮图纪异呈邑明府姚齐州:「韦驮大士擎宝柱,兀立不肯回双眸。」
清代.陈祖绶.满江红 闻京师及辽东兵警:「恨不化,韦驮杵。」
清代.夏曾佑.题沈子培方伯寒林坐腊图谨用原韵即送方伯东归:「韦驮雄艳出南纪,本随大梵来三禅。」
基本字义
韦(韋)wéi(ㄨㄟˊ)
1、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韦编三绝(喻读书刻苦)。
2、〔韦伯〕磁通量实用单位,一韦伯等于108麦克斯韦。
3、姓。
基本字义
驮(馱)tuó(ㄊㄨㄛˊ)
1、用背负载:驮运。驮着两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