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辞
基本解释
词条:『愧辞』
拼音:kuì cí
注音:ㄎㄨㄟˋ ㄘˊ
解释:使人羞惭之辞。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
唐代.李商隐.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宋代.王安石.送苏屯田广西转运:「孺文此日风流在,直笔他年岂愧辞。」
宋代.文天祥.第一百八十五:「路逢相识人,开怀无愧辞。」
元代.王恽.感皇恩 史公总帅子:「古人称文章与书同一关纽,所愧辞意恐不称于书也叠嶂际清江,枫林辉映。」
基本字义
愧kuì(ㄎㄨㄟˋ)
1、羞惭:羞愧。惭愧。愧色。愧怍(惭愧)。愧疚。愧赧(因羞愧而脸红)。愧悔。问心无愧。
基本字义
辞(辭)cí(ㄘˊ)
1、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2、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3、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4、解雇:辞退。
5、同“词”。
6、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7、讲话;告诉:“请辞于军”。
8、文体的一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