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儒
基本解释
词条:『外儒』
拼音:wài rú
注音:ㄨㄞˋ ㄖㄨˊ
解释:道家对儒家的称呼。
古代诗词
宋代.楼钥.次韵十诗:「此外儒生真气习,简编犹欲趁三余。」
清代.郑孝胥.题沈文肃书扇:「道因碑外儒酸气,君实何妨唤秀才。」
近现代.连横.咏史一百三十首 其五十九 韩愈:「辟佛非知佛,尊儒乃外儒。」
基本字义
外wài(ㄨㄞˋ)
1、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yìng)外合。外行(háng)。
2、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3、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4、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
5、称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6、称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7、关系疏远的:外人。
8、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传统戏剧角色名:外旦。外末。外净。
基本字义
儒rú(ㄖㄨˊ)
1、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3、古同“懦”,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