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尘
基本解释
词条:『外尘』
拼音:wài chén
注音:ㄨㄞˋ ㄔㄣˊ
解释:佛教语。指色﹑声﹑香﹑味等外境。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味道:「此日尽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尘侵。」
唐代.戴叔伦.暮春感怀:「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唐代.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鸟外尘中四十秋,亦曾高挹汉诸侯。」
唐代.胡曾.杂曲歌辞·独不见:「门外尘凝张乐榭,水边香灭按歌台。」
唐代.李中.夏日书依上人壁:「门外尘飞暑气浓,院中萧索似山中。」
基本字义
外wài(ㄨㄞˋ)
1、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yìng)外合。外行(háng)。
2、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3、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4、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
5、称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6、称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7、关系疏远的:外人。
8、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传统戏剧角色名:外旦。外末。外净。
基本字义
尘(塵)chén(ㄔㄣˊ)
1、飞扬的灰土: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甚嚣尘上。望尘莫及。
2、佛家、道家指人间:红尘。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