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咬
基本解释
词条:『哇咬』
拼音:wā yǎo
注音:ㄨㄚ˙ㄨㄚ 一ㄠˇ
解释:
1.俚俗的音乐;民歌。
2.形容声音繁细。
古代诗词
唐代.刘禹锡.相和歌辞·采菱行:「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绿岸扣舷归。」
宋代.释善珍.吴歌:「初犹哇咬杂吁嘻,后方激讦如怨詈。」
宋代.欧阳修.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哇咬聋两耳,死不享韶咸。」
宋代.释善珍.吴歌:「初犹哇咬杂吁嚱,后方激讦如怨詈。」
基本字义
哇wā(ㄨㄚ)
1、象声词,形容哭声、呕吐声:哇地吐了一地。
2、指靡靡之音:淫哇。
其他字义
哇wB
1、助词,大致相当于“啊”(前面紧挨着的音一定是u、ao、ou等结尾的)多好哇!快走哇!
基本字义
咬yǎo(一ㄠˇ)
1、上下牙对住,压碎或夹住东西:咬啮。咬噬。咬紧牙关。
2、钳子等夹住或螺丝齿轮等卡住:咬合。咬住扣。
3、喻话说定了不再改变,亦指受责难或审讯时拉扯不相关的人:一口咬定。乱咬好人。
4、狗叫:鸡叫狗咬。
5、正确地读字音,亦指过分地计较字句的意义:咬字儿。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6、追赶进逼:双方比分咬得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