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儿
基本解释
词条:『豚儿』
拼音:tún ér
注音:ㄊㄨㄣˊ ㄦˊ
解释:谦词。谦称自己的儿子。
古代诗词
宋代.晁补之.荳叶黄:「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
宋代.晁补之.豆叶黄:「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衔角复衔萁。」
明代.杨慎.木兰花慢 春日闲居,寄简西峃:「笑弄豚儿犬子,饱餐燕麦鱼羹。」
清代.屈大均.儿明洪生日示之 其一:「豚儿惭教少,骥子恨生迟。」
清代.屈大均.庚午腊月丙寅举第五子阿需值慈大人八十有七生日喜赋 其二:「豚儿天易与贫家,老蚌多珠未足誇。」
基本字义
豚tún(ㄊㄨㄣˊ)
1、〔豚鼠〕哺乳动物,亦称“荷兰猪”、“天竺鼠”。
2、小猪,亦泛指猪:豚肩。豚蹄。豚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基本字义
儿(兒)ér(ㄦˊ)
1、小孩子:婴儿。儿戏。
2、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3、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4、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5、助詞:①多用作名词后缀。②用于形容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