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哺
基本解释
词条:『吐哺』
拼音:tǔ bǔ
注音:ㄊㄨˇㄊㄨˋ ㄅㄨˇ
解释:
1.吐出嘴里食物。
2.亦作"吐餔"。极言殷勤待士。
3.鱼名。
古代诗词
魏晋.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宋代.李吕.送江宰别:「吐哺出延客,悬榻时待儒。」
宋代.仲并.送周元特侍郎守宣城:「要观今周公,声名三吐哺。」
宋代.仲并.用前韵别寄耿时举二首:「诗坛欲借背城一,材馆均蒙吐哺三。」
明代.归有光.琼州张子的与余同年俱为县令江南子的自建德:「当时吐哺风,与古能比肩。」
基本字义
吐tǔ(ㄊㄨˇ)
1、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2、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3、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其他字义
吐tù(ㄊㄨˋ)
1、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2、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基本字义
哺bǔ(ㄅㄨˇ)
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哺乳。哺养。哺育。
2、口里含着的食物:“一饭三吐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