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律
基本解释
词条:『气律』
拼音:qì lǜ
注音:ㄑ一ˋ ㄌㄩˋ
解释:古代乐理术语。谓乐律和节气相应。
古代诗词
宋代.李新.彦升索春晖亭诗予昔登亭上见凡赋诗率比兴於:「晴晖最浩荡,气律浃九垓。」
宋代.梅尧臣.春雪:「虽然便消释,终是乖气律。」
宋代.赵鼎臣.送宋宏甫出守邠州:「开眼忽见同舍郎,英气律兀髯而长。」
基本字义
气(氣)qì(ㄑ一ˋ)
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
7、欺压:受气。
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基本字义
律lǜ(ㄌㄩˋ)
1、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2、约束:律己。
3、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旧诗的一种体裁:律诗。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