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军
基本解释
词条:『七军』
拼音:qī jūn
注音:ㄑ一 ㄐㄨㄣ
解释:
1.唐代军队出征时,中军一军,左﹑右虞候各一军,左﹑右厢各二军,共七军。
2.泛指七支军队。
古代诗词
宋代.陶弼.兵器:「曹公弃七军,晋人获三师。」
明代.王世贞.题关将军四画 其二 破七军:「七军肉臭鱼不食,于侯吞声庞侯咤。」
宋代.孔平仲.于将军:「七军之心俱猛鸷,虎兕插羽将翱翔。」
明代.胡应麟.题关忠义侯像二十韵:「七军全解甲,九域渐同轮。」
明代.胡应麟.补蜀汉铙歌十二首 其六 讨汉贼:「七军夜渰师徒崩。」
基本字义
七qī(ㄑ一)
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基本字义
军(軍)jūn(ㄐㄨㄣ)
1、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xíng)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2、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3、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