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亭
基本解释
词条:『旗亭』
拼音:qí tíng
注音:ㄑ一ˊ ㄊ一ㄥˊ
解释:
1.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
2.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
古代诗词
宋代.晁补之.江城子:「无事飞花,撩乱扑旗亭。」
宋代.蔡伸.六么令:「长记扁舟共载,偶近旗亭宿。」
宋代.晁端礼.玉楼宴:「醉倒旗亭,更深未归,笑倩人扶。」
宋代.曹组.声声慢:「回环阁道,五花相斗,压尽旗亭。」
宋代.陈亮.转调踏莎行/踏莎行:「旗亭烟草里,春深浅。」
基本字义
旗qí(ㄑ一ˊ)
1、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2、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3、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基本字义
亭tíng(ㄊ一ㄥˊ)
1、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亭。牡丹亭。
2、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亭。邮亭。岗亭。
3、适中,均匀:亭匀。
4、正,当:亭午(正午,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