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裳
基本解释
词条:『褰裳』
拼音:qiān cháng
注音:ㄑ一ㄢ ㄔㄤˊ˙ㄕㄤ
解释:
1.撩起下裳。
2.相传公输班为楚设置云梯,欲攻宋,墨翟闻之,"自鲁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郢说楚王。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南朝陈徐陵《让散骑常侍表》:"昔墨子诸生褰裳救楚,鲁连隐士高论却秦,况乎谬蒙知己,宁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
3.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于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鳖咸出其穴,迁虞而事夏。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事。"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香山寺石楼潭夜浴:「摇扇风甚微,褰裳汗霡霂。」
唐代.白居易.早热:「岸帻头仍痛,褰裳汗亦流。」
唐代.白居易.夏日闲放:「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唐代.白居易.闲居自题戏招宿客:「解绶收朝佩,褰裳出野船。」
魏晋.曹植.门有万里客:「褰裳起从之。」
基本字义
褰qiān(ㄑ一ㄢ)
1、揭起:“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2、古代称套裤。
基本字义
裳cháng(ㄔㄤˊ)
1、〔裳裳〕光明。
2、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其他字义
裳shang(˙ㄕㄤ)
1、〔衣裳〕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