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龙
基本解释
词条:『骑龙』
拼音:qí lóng
注音:ㄑ一ˊ ㄌㄨㄥˊ
解释:典出《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
古代诗词
唐代.陈陶.飞龙引:「一旦黄龙下九天,骑龙枿枿升紫烟。」
唐代.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骑龙重过玉溪头,红叶还春碧水流。」
唐代.顾况.悲歌六(一作攀龙引):「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宋代.葛长庚.酹江月/念奴娇:「醉後骑龙吹铁笛,酒醒不知何处。」
唐代.皇甫湜.出世篇:「骑龙披青云,泛览游八区。」
基本字义
骑(騎)qí(ㄑ一ˊ)
1、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骑马。骑射。骑兵。骑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兼跨两边:骑缝盖章。
3、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坐骑。
4、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旧读jì):轻骑。铁骑。车骑。
5、一人一马的合称(旧读jì):千骑。千乘万骑。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