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纛
基本解释
词条:『旗纛』
拼音:qí dào
注音:ㄑ一ˊ ㄉㄠˋ
解释:饰以鸟羽的大旗。
古代诗词
宋代.陈著.水龙吟:「天教且住,堂堂裘带,舒舒旗纛。」
宋代.陆游.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纷纷堪一咍,骄我以旗纛,岂知江湖间,世袭散人号。」
宋代.陆游.秋夜感旧十二韵:「当时妄校尉,旗纛今照路。」
宋代.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魏王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唐代.许浑.献鄜坊丘常侍:「秋槛鼓鼙惊朔雪,晓阶旗纛起边风。」
基本字义
旗qí(ㄑ一ˊ)
1、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2、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3、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基本字义
纛dào(ㄉㄠˋ)
1、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2、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