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嶷
基本解释
词条:『歧嶷』
拼音:qí yí
注音:ㄑ一ˊ 一ˊ
解释:
1.《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毛传:"岐﹐知意也;嶷,识也。"后谓幼年聪慧为"歧嶷"。
2.谓六﹑七岁。
古代诗词
两汉.蔡邕.酸枣令刘熊碑诗:「诞生歧嶷。」
清代.屈大均.送王立安还宝坻:「耇造多子孙,一一皆歧嶷。」
清代.戴亨.觉罗八姑贞孝诗:「我朝德化如关睢,公族公姓多歧嶷。」
基本字义
歧qí(ㄑ一ˊ)
1、岔道,偏离正道的小路:歧途(岔道,喻错误的道路,如“误入歧歧”)。
2、不相同,不一致:歧义。歧视。
基本字义
嶷yí(一ˊ)
1、〔九嶷〕山名,在湖南省。相传是舜安葬的地方;又指九嶷山之神,如:“嶷嶷缤兮并迎。”。亦作“九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