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
基本解释
词条:『头伏』
拼音:tóu fú
注音:ㄊㄡˊ˙ㄊㄡ ㄈㄨˊ
解释: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三伏头一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古代诗词
明代.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儿女牀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明代.陆之裘.陆义姑姊歌:「抗章斥宰相,叩头伏阁当天衢。」
清代.吴伟业.遣闷 其四:「众雏怖向床头伏,摇手禁之不敢哭。」
清代.黄遵宪.乌之珠歌:「青丝络头伏道旁,反因受宠丛讥骂。」
明代.刘崧.题龚本立所藏燕文贵云岫图歌:「松根石头伏羊虎,松顶垂萝绿如雨。」
反义词:末伏、三伏
基本字义
头(頭)tóu(ㄊㄡˊ)
1、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3、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4、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5、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6、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7、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8、首领:头子。头目。
9、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10、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11、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12、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13、(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14、(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基本字义
伏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