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番
基本解释
词条:『土番』
拼音:tǔ fān
注音:ㄊㄨˇ ㄈㄢㄆㄢ
解释:
1.犹土著,土人。指世居本地的人。含轻视意。
2.即吐蕃。
古代诗词
唐代.孟郊.新平歌送许问:「早回儒士驾,莫饮土番河。」
明代.张治道.嘉靖丙戌六月五日京兆驿观进贡狮子歌:「忠顺丘墟土番叛,西域之国绝贡献。」
清代.陈宝琛.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 其一:「庶几结绳治,土番诚狉榛。」
清代.陈肇兴.土牛:「土番畏人如畏贼,自筑土牛封其域。」
明代.陈诚.土尔番城:「路出榆关几十程,诏书今到土番城。」
基本字义
土tǔ(ㄊㄨˇ)
1、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2、疆域:国土。领土。
3、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4、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5、不合潮流:土气。
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7、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8、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9、姓。
基本字义
番fān(ㄈㄢ)
1、遍数,次,回:三番五次。
2、轮流更代:轮番。更(gēng)番。
3、称外国的或外族的:番邦。番茄。番薯。
4、倍:产量翻了二番。
其他字义
番pān(ㄆㄢ)
1、〔番禺〕地名,在中国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