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膏
基本解释
词条:『土膏』
拼音:tǔ gāo
注音:ㄊㄨˇ ㄍㄠㄍㄠˋ
解释:
1.土中所含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
2.肥沃的土地。
3.鸦片。
古代诗词
南北朝.鲍照.从登香炉峯诗:「霜崖灭土膏。」
宋代.曹勋.沁园春:「春点烟红,露晞新绿,土膏渐香。」
宋代.曹勋.玉楼春:「土膏仍有黄芽动。」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春日:「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宋代.黄庭坚.寄题安福李令先春阁:「是日劝农桑,冰销土膏作。」
基本字义
土tǔ(ㄊㄨˇ)
1、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2、疆域:国土。领土。
3、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4、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5、不合潮流:土气。
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7、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8、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9、姓。
基本字义
膏gāo(ㄍㄠ)
1、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其他字义
膏gào(ㄍㄠˋ)
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2、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