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繻
基本解释
词条:『弃繻』
拼音:qì rú
注音:ㄑ一ˋ ㄖㄨˊ
解释:《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唐代.窦群.经潼关赠宇文十:「方同白衣见,不是弃繻人。」
唐代.戴休珽.古意:「投笔弃繻生,提戈逐飞将。」
唐代.耿湋.送郭秀才赴举:「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唐代.胡宿.函谷关:「望气竟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
基本字义
弃qì(ㄑ一ˋ)
1、舍去,扔掉:抛弃。遗弃。弃权。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弃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弃养(父母死亡的婉辞)。弃置不顾。弃瑕录用。
基本字义
繻rú(ㄖㄨˊ)、xū(ㄒㄨ)
1、彩色的缯。
2、色。
3、细密的缯。
4、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