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裾
基本解释
词条:『牵裾』
拼音:qiān jū
注音:ㄑ一ㄢ ㄐㄨ
解释:
1.牵拉着衣襟。
2.三国魏文帝曹丕要从冀州迁十万户到河南去,群臣上谏,不听。辛毗再去谏,曹丕不答而入内,辛毗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荷殊恩。」
唐代.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不才同补衮,奉诏许牵裾。」
唐代.杜甫.风疾舟中伏枕:「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宋代.贺铸.摊破木兰花/木兰花:「摘佩牵裾,燕样腰轻。」
基本字义
牵(牽)qiān(ㄑ一ㄢ)
1、拉,引领向前:牵引。牵曳。牵头。牵线。牵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形容生活困难,亦喻将就凑合)。
2、关连,带累:牵连。牵强(勉强牵连在一起)。意惹情牵。
基本字义
裾jū(ㄐㄨ)
1、衣服的大襟。
2、衣服的前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