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雉
基本解释
词条:『千雉』
拼音:qiān zhì
注音:ㄑ一ㄢ ㄓˋ
解释:形容城墙高大。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古代诗词
唐代.杜牧.感怀诗一首:「刳隍欦万寻,缭垣叠千雉。」
宋代.李昴英.摸鱼儿:「绕西园、粉笼千雉,镜池屏石天造。」
宋代.袁去华.水调歌头:「缭绕宫墙千雉,森耸觚稜双阙,缥缈五云中。」
宋代.袁去华.满江红:「望绛阙、祥云亏蔽,粉垣千雉。」
金朝.折元礼.望海潮:「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
基本字义
千(韆)qiān(ㄑ一ㄢ)
1、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
2、喻极多: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①喻多次斗争考验;②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3、见“秋”字“秋千”。
4、姓。
基本字义
雉zhì(ㄓˋ)
1、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2、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3、城墙:雉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