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伏
基本解释
词条:『秋伏』
拼音:qiū fú
注音:ㄑ一ㄡ ㄈㄨˊ
解释: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末伏亦称秋伏。
古代诗词
唐代.曹松.夏日东斋:「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唐代.薛逢.邻相反行:「春秋伏腊长在家,不许妻奴暂违礼。」
宋代.刘骘.旧将:「骥老未甘秋伏枥,剑閒犹觉夜衝星。」
宋代.刘辰翁.秋景 远客坐长夜:「炉烟秋伏枕,谁念待班行。」
明代.李攀龙.答潘润夫病中见赠 其一:「高秋伏枕㟙湖滨,憔悴谁怜似楚臣。」
基本字义
秋(鞦)qiū(ㄑ一ㄡ)
1、一年的第三季:秋季。秋景。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秋高气爽。
2、庄稼成熟的时期:麦秋。
3、指一年:千秋万代。
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
5、姓。
6、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基本字义
伏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