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跄
基本解释
词条:『趋跄』
拼音:qū qiāng
注音:ㄑㄨㄘㄨˋ ㄑ一ㄤㄑ一ㄤˋ
解释:
1.形容步趋中节。古时朝拜晋谒须依一定的节奏和规则行步。亦指朝拜,进谒。
2.指入朝做官,出仕。
3.奔走侍奉。
4.奉承拍马;阿附。
5.疾行貌。
6.指音乐的板眼节奏。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登朝思检束,入阁学趋跄。」
唐代.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捧拥罗将绮,趋跄紫与朱。」
唐代.韩愈.答张彻:「点缀簿上字,趋跄閤前铃。」
宋代.黄庭坚.次韵师厚食蟹:「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
元代.马钰.满庭芳 傀儡谕:「遇师亲说破,行尸模样,走骨趋跄。」
基本字义
趋(趨)qū(ㄑㄨ)
1、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2、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
3、鹅或蛇伸头咬人。
4、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
其他字义
趋(趨)cù(ㄘㄨˋ)
1、古同“促”,催促;急速。
基本字义
跄(蹌)qiāng(ㄑ一ㄤ)
1、〔跄跄〕形容行走合乎礼节。
2、(蹌)
其他字义
跄(蹌)qiàng(ㄑ一ㄤˋ)
1、〔踉(liàng)跄〕见“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