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豕
基本解释
词条:『犬豕』
拼音:quǎn shǐ
注音:ㄑㄨㄢˇ ㄕˇ
解释:
1.狗和猪。
2.比喻鄙贱之人。
古代诗词
唐代.杜牧.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处士常有言,残虏为犬豕。」
宋代.陆游.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犬豕何足雠,汝自承余殃。」
宋代.陆游.夜读东京记:「即今犬豕穴宫殿,安得旄头下除扫。」
唐代.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恣唐突。」
清代.郑燮.念奴娇:「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
基本字义
犬quǎn(ㄑㄨㄢˇ)
1、狗:猎犬。警犬。犬马之劳。犬牙交错。犬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犬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基本字义
豕shǐ(ㄕˇ)
1、猪:封豕长蛇。狼奔豕突(喻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像被追赶的狼和猪那样奔突乱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