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糵
基本解释
词条:『曲糵』
拼音:qū niè
注音:ㄑㄨㄑㄨˇ ㄋ一ㄝˋ
解释:
1.亦作"曲蘖"。亦作"曲孽"。亦作"曲蘖"。
2.酒曲。
3.指酒。
4.酒税。
古代诗词
唐代.李隆基.端午:「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唐代.李建勋.采菊:「味甘资曲糵,香好胜兰荪。」
宋代.苏轼.赠崔立之评事:「高士例须怜曲糵,此语尝闻退之说。」
宋代.辛弃疾.沁园春:「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曲糵埋。」
唐代.杨乘.南徐春日怀古:「酒肠堆曲糵,诗思绕乾坤。」
基本字义
曲(麯、麴)qū(ㄑㄨ)
1、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弯曲的地方:河曲。
4、偏僻的地方:乡曲。
5、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6、姓。
其他字义
曲qǔ(ㄑㄨˇ)
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2、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
基本字义
糵niè(ㄋ一ㄝˋ)
1、生芽的米。
2、酿酒的曲:媒糵(喻定计陷害,使别人落下罪名。亦作“媒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