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吧吧
基本解释
词条:『口吧吧』
拼音:kǒu bā bā
注音:ㄎㄡˇ ㄅㄚ˙ㄅㄚ ㄅㄚ˙ㄅㄚ
解释:见"口巴巴"。
古代诗词
宋代.释惟一.维摩赞:「口吧吧地说尽万千,究竟不知有这一解。」
宋代.释居简.示妙上人:「谭妙何须阅九旬,口吧吧地谩劳神。」
宋代.释怀深.资福训童行颂 其十二:「讽取如来经一卷,都胜闲话口吧吧。」
宋代.释道震.偈三首 其三:「枯椿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基本字义
口kǒu(ㄎㄡˇ)
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3、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4、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5、破裂的地方:口子。
基本字义
吧bā(ㄅㄚ)
1、象声词:吧的一声,笔尖断了。
其他字义
吧ba(˙ㄅㄚ)
1、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赞同,推测、命令、请求等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