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珠
基本解释
词条:『口珠』
拼音:kǒu zhū
注音:ㄎㄡˇ ㄓㄨ
解释:《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儒(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后以"口珠"比喻诗词佳句。
古代诗词
明代.王翱.感遇:「寻思浦口珠何在,转觉蕉中鹿已非。」
宋代.周紫芝.长短歌:「东方作矣事若何,口珠腰带黄金多。」
清代.屈大均.后割肉诗为汪孝妇作:「吁嗟夫在外,不得亲口珠。」
清代.屈大均.钗头凤 二首 其二:「殷勤幺凤,口珠衔媚。」
元代.柳贯.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滞形小足致偷夺,大或控颐伤口珠。」
基本字义
口kǒu(ㄎㄡˇ)
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3、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4、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5、破裂的地方:口子。
基本字义
珠zhū(ㄓㄨ)
1、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珠蚌。珠宝。珠花。夜明珠。珠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珠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2、像珠子的东西:汗珠。泪珠。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