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饥
基本解释
词条:『苦饥』
拼音:kǔ jī
注音:ㄎㄨˇ ㄐ一
解释:困于饥饿;很饿。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采地黄者:「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唐代.白居易.续古诗十首:「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
唐代.白居易.朝归书寄元八:「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
唐代.白居易.安稳眠:「家虽日渐贫,犹未苦饥冻。」
唐代.岑参.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基本字义
苦kǔ(ㄎㄨˇ)
1、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苦。苦胆。苦瓜。
2、感觉难受的:苦境。苦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苦闷。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苦恼。
3、为某种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①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②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4、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口婆心。刻苦。苦心孤诣。
5、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
基本字义
饥(飢饑)jī(ㄐ一)
1、饿: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
2、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饥荒。饥馑(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