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铭
基本解释
词条:『刻铭』
拼音:kè míng
注音:ㄎㄜˋ ㄇ一ㄥˊ
解释:
1.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
2.刻于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唐代.陆龟蒙.和袭美先辈悼鹤:「君才幸自清如水,更向芝田为刻铭。」
明代.吴宽.怀修竹书隐:「鹿场旧筑犹存号,鹤冢新封未刻铭。」
宋代.程公许.吊齐斋先生尚书文节倪公:「克家类季子,隧碑刻铭。」
宋代.李訦.谒丞相祠观八阵图:「刻铭沙石水底碑,教战石存山下鼓。」
基本字义
刻kè(ㄎㄜˋ)
1、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2、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3、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4、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5、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6、同“克”。
基本字义
铭(銘)míng(ㄇ一ㄥˊ)
1、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2、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3、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