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桐
基本解释
词条:『枯桐』
拼音:kū tóng
注音:ㄎㄨ ㄊㄨㄥˊ
解释:
1.《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
2.《晋书.张华传》:"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古代诗词
元代.白朴.烛影摇红 前事用吕东窗韵:「三尺枯桐,古来长恨知音少。」
金朝.蔡松年.南乡:「霜籁入枯桐。」
唐代.陈羽.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宋代.黄庭坚.送何君庸上赣石:「欲附弦歌慰寂寥,弦断枯桐谁识曲。」
宋代.黄庭坚.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心适堂:「一屏一榻无俗尘,左置枯桐右开易。」
基本字义
枯kū(ㄎㄨ)
1、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2、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基本字义
桐tóng(ㄊㄨㄥˊ)
1、〔泡(pāo)桐〕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
2、〔梧桐〕见“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