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
基本解释
词条:『王李』
拼音:wáng lǐ
注音:ㄨㄤˊㄨㄤˋ ㄌ一ˇ
解释:明王世贞﹑李攀龙的并称。
古代诗词
宋代.司马光.和秉国招景仁不至云方作书与光论乐:「王李阮胡相底毁,各执所学何妨偏。」
唐代.寒山.诗三百三首 其二○四:「张王李赵权时姓,六道三途事似麻。」
宋代.吕本中.次韵尧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二:「王李风华旧得名,颇容偏左去求盟。」
明代.王世贞.李于鳞罢官歌:「词场雁行忝王李,怅望逸翮胡由攀。」
明代.王世贞.岁暮行送周公瑕应聘北上:「中原骤得王李法,秀句欲柱东南天。」
基本字义
王wáng(ㄨㄤˊ)
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姓。
其他字义
王wàng(ㄨㄤˋ)
1、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基本字义
李lǐ(ㄌ一ˇ)
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