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杜
基本解释
词条:『韦杜』
拼音:wéi dù
注音:ㄨㄟˊ ㄉㄨˋ
解释:
1.唐代韦氏﹑杜氏的并称。韦氏居韦曲,杜氏居杜曲,皆在长安城南,世为望族。时称"韦杜"。
2.指长安城南的韦曲﹑杜曲。唐望族韦氏﹑杜氏世居于此。山青水秀,林木繁茂,为当时游览胜地。后亦借指风景秀丽之地。
古代诗词
唐代.杜荀鹤.送韦书记归京(座主侍郎同举):「韦杜相逢眼自明,事连恩地倍牵情。」
金朝.段成己.清平乐 送张君美经历之任安西幕:「公事不妨行乐,春风韦杜城南。」
唐代.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出城:「应须韦杜家家到,只有今朝一日闲。」
元代.洪希文.满庭芳 送张译史乐州秩满归代方驿史作:「料想春风得意,醉眠韦杜最高楼。」
唐代.贾岛.送友人之南陵:「好趁江山寻胜境,莫辞韦杜别幽居。」
基本字义
韦(韋)wéi(ㄨㄟˊ)
1、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韦编三绝(喻读书刻苦)。
2、〔韦伯〕磁通量实用单位,一韦伯等于108麦克斯韦。
3、姓。
基本字义
杜dù(ㄉㄨˋ)
1、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2、阻塞(sè),堵塞(sè):杜绝。杜塞(sè)。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3、〔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
4、姓: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