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鼓
基本解释
词条:『蛙鼓』
拼音:wā gǔ
注音:ㄨㄚ ㄍㄨˇ
解释:
1.亦作"蛙皷"。
2.群蛙叫声。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万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鸣蛙鼓吹休。」
元代.谢应芳.满庭芳 夏五雨窗言怀:「湖田上,黄梅雨足,蛙鼓声喧。」
宋代.张矩.梅子黄时雨:「池草暗喧蛙鼓。」
宋代.苏轼.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万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鸣蛙鼓吹收。」
近现代.钱钟书.苦雨:「交付庭苔与池草,蚓箫蛙鼓听相酬。」
基本字义
蛙wā(ㄨㄚ)
1、两栖动物的一科,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种类很多:青蛙(俗称“田鸡”)。牛蛙。蛙泳。蛙人。
基本字义
鼓gǔ(ㄍㄨˇ)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