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疏
基本解释
词条:『孔疏』
拼音:kǒng shū
注音:ㄎㄨㄥˇ ㄕㄨ
解释:唐朝初年孔颖达作《左传正义》来解释晋朝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简称为“孔疏”。疏,对旧注作解释和发挥(凡是解释经的叫“注”)。
古代诗词
清代.柯振岳.读国风:「毛郑及孔疏,仰若山与斗。」
明代.朱浙.题网鱼图:「孔疏鱼不罥,望洋思悠然。」
明代.周瑛.挽陈会元先生:「葩学盛传无孔疏,唐音高和失卢诗。」
基本字义
孔kǒng(ㄎㄨㄥˇ)
1、小洞,窟窿:孔穴。孔眼。孔洞。孔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
2、很:孔急。孔武有力。
3、量词,用于窑洞:一孔土窑。
4、姓。
基本字义
疏shū(ㄕㄨ)
1、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jiě)。
2、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3、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luò)。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不亲密,关系远的:亲疏。疏远。
5、不细密,忽略:疏忽。
6、空虚:志大才疏。
7、不熟悉:生疏。
8、粗劣:疏食。疏粝。
9、古同“蔬”,蔬菜。
10、分条说明的文字: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11、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1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