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癖
基本解释
词条:『狂癖』
拼音:kuáng pǐ
注音:ㄎㄨㄤˊ ㄆ一ˇ
解释:狂热的癖好。
古代诗词
明代.王世贞.蔡子木宪使来自蜀与吴明卿偕会子与第分韵清字:「仍劳北海怜狂癖,总为中郎爱论衡。」
清代.宋琬.钓台图歌赠马兰台山人:「主人韩生有狂癖,此台自尔高曾贻。」
明代.梁以壮.閒居 其四:「径烟连野绿,狂癖任迂疏。」
明代.林熙春.谢将乐缙绅贺六十:「衡茅己就疏狂癖,海上遥瞻紫气浮。」
近现代.刘玉璋.隶虎行送乔佑生别:「我有三狂癖,禁之不能已。」
基本字义
狂kuáng(ㄎㄨㄤˊ)
1、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狂犬。疯狂。癫狂。发狂。狂人。
2、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轻狂。狂妄(极端自高自大)。狂吠(狗狂叫,借指疯狂的叫嚣)。狂乱。狂野。狂躁。狂恣。狂草(草书的一种,风格狂放无羁)。
3、气势猛烈,超出常度:狂风。狂飙。狂热。力挽狂澜。
基本字义
癖pǐ(ㄆ一ˇ)
1、对事物的偏爱成为习惯:癖习。癖好(hào)。癖性。癖爱。癖痼(久治不愈的疾病)。洁癖。
2、中医指饮水不消的病。
3、古同“痞”,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