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
基本解释
词条:『闰月』
拼音:rùn yuè
注音:ㄖㄨㄣˋ ㄩㄝˋ
解释:为调整历年长度而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如公历闰年的2月调整为29天,这年的2月就是闰月。夏历闰月的设置,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十九年置七个闰月的方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就是闰月。自唐以后,根据二十四节气,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以前个月份序数定名为“闰某月”。
古代诗词
唐代.贾岛.偶作:「稔年时雨足,闰月暮蝉稀。」
唐代.卢纶.斅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虎迹印雪大如斗,闰月暮天过得无。」
唐代.李隆基.首:「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唐代.钱起.题郎士元半:「愁人昨夜相思苦,闰月今年春意赊。」
唐代.戎昱.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山带新晴雨,溪留闰月花。」
基本字义
闰(閏)rùn(ㄖㄨㄣˋ)
1、每四年加一日,称“闰日”。有闰日的这一年称“闰年”。这是公历的“闰”。中国的农历,二年或三年,需要加一个月,所加的这个月称“闰月”,平均十九年有七个闰月。
2、偏,副,对“正”而言:闰位(旧称非正统的帝位)。
基本字义
月yuè(ㄩㄝˋ)
1、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2、计时单位:一月。月份。岁月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3、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月琴。
5、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