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笼
基本解释
词条:『箬笼』
拼音:ruò lóng
注音:ㄖㄨㄛˋ ㄌㄨㄥˊ
解释:用箬叶与竹篾编成的盛器。
古代诗词
宋代.苏轼.寄周安孺茶:「 髹筒净无染,箬笼匀且复。」
宋代.苏辙.次韵石芝:「寄书乞取久未许,箬笼蕉囊海神户。」
宋代.苏辙.奉同子瞻荔支叹:「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
元代.谢应芳.阳羡茶:「待看茶焙春烟起,箬笼封春贡天子。」
宋代.萧立之.送吕秘书中归清凉二首 其二:「邻翁争挈葫芦酒,息女催擎箬笼书。」
基本字义
箬ruò(ㄖㄨㄛˋ)
1、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棕子:箬竹。箬笠。箬帽。箬席。
2、箬竹的叶子。
3、笋皮。
基本字义
笼(籠)lóng(ㄌㄨㄥˊ)
1、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灯笼。熏笼。
2、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鸡笼。鸟笼。蝈蝈笼。
3、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囚笼。牢笼。
4、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笼屉。蒸笼。
5、泛指包络之物:笼头。
其他字义
笼(籠)lǒng(ㄌㄨㄥˇ)
1、较大的箱子:箱笼。
2、遮盖,罩住:笼罩。烟笼雾罩。
3、概括而不分明,不具体,称“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