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鸡
基本解释
词条:『攘鸡』
拼音:rǎng jī
注音:ㄖㄤˇ ㄐ一
解释:《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后以"攘鸡"为未能及时改正错误的典故。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放言十首:「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
宋代.五迈.亲旧问盗作诗四十韵以答之说要备野史之录:「猛虎政太苛,攘鸡手已滑。」
宋代.姚勉.嘲猫:「梁间纵鼠浑地策,门外攘鸡太不仁。」
宋代.李之仪.鲜于子骏用鲁直见寄韵因以为谢:「何须惊堕叶,会当鉴攘鸡。」
基本字义
攘rǎng(ㄖㄤˇ)
1、侵夺,偷窃: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
2、推,排斥: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3、烦乱:攘攘(纷乱)。扰攘。
4、捋:攘袂。攘臂。
基本字义
鸡(鷄)jī(ㄐ一)
1、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公鸡。母鸡。鸡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