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书
基本解释
词条:『儒书』
拼音:rú shū
注音:ㄖㄨˊ ㄕㄨ
解释:儒家经籍。
古代诗词
唐代.方干.王将军:「保宁帝业青萍在,投弃儒书绛帐空。」
宋代.陆游.闲游:「大冠长剑已焉哉,短褐秃巾归去来!五世业儒书有种,一生任运仕无媒。」
唐代.孟郊.读经:「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
清代.乾隆.检近稿偶志:「见道羌孰能,自读宋儒书,始知朱与程。」
先秦.先秦无名.齐人歌:「唯其儒书。」
基本字义
儒rú(ㄖㄨˊ)
1、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3、古同“懦”,懦弱。
基本字义
书(書)shū(ㄕㄨ)
1、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3、文件:证书。说明书。
4、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5、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6、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7、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