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虫
基本解释
词条:『壤虫』
拼音:rǎng chóng
注音:ㄖㄤˇ ㄔㄨㄥˊ
解释:即蠰虫。《淮南子·道应训》:"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速,岂不悲哉!"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壤〕又为蠰,《淮南·道应》:'犹黄雀与壤虫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蜃,雀之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皆不然乎?"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壤虫之比黄鹄,辙鲋之仰河宗,未足云也。"一说,幼虫。见《淮南子》高诱注。
古代诗词
明代.郑善夫.游张公洞二首 其一:「尚惭壤虫隘,或哭周道阨。」
明代.郑善夫.太白山人歌:「视彼守株之徒,奚啻黄鹄之与壤虫。」
明代.李昱.学圃斋杂咏五首 其三:「朽壤虫遍蚀,枯藜蚁倒行。」
明代.袁华.题赵希远万松金阙图:「下视尸行徒,不啻粪壤虫。」
金朝.王寂.土周仲山少尹寿:「黄鹄飞去壤虫号,髣髴碧落闻云璈。」
基本字义
壤rǎng(ㄖㄤˇ)
1、松软的土,可耕之地:土壤。沃壤。壤土。
2、地,与“天”相对:霄壤。天壤之别。
3、地区,区域:壤界。接壤。穷乡僻壤。
4、古同“攘”,纷乱。
5、古同“穰”,五谷丰收。
基本字义
虫(蟲)chóng(ㄔㄨㄥˊ)
1、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2、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