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苏
基本解释
词条:『髯苏』
拼音:rán sū
注音:ㄖㄢˊ ㄙㄨㄙㄨˋ
解释:
1.亦作"髥苏"。
2.宋苏轼的别称,以其多髯故。
古代诗词
清代.宋湘.说诗:「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
近现代.钱钟书.上元寄绛:「造化宁关儿女事,强言人厄比髯苏。」
近现代.陈三立.寿何诗孙翁八十:「取证髯苏咏,神完中有恃。」
清代.陈恭尹.王川南使君紫诠招同李宫詹山公袁通政密山梁太史药亭蓝山人采饮游灵洲予以事不果往诸公分韵及之仍同游韵八首 其一:「髯苏诗石苍苔上,不获同君蹑屩行。」
清代.金武祥.包公彦学博见赠长古作此答之:「纵横逸气溢毫素,希踪太白淩髯苏。」
基本字义
髯rán(ㄖㄢˊ)
1、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发苍髯。髯口(演戏用的假胡子。“口”读轻声)。
基本字义
苏(囌)sū(ㄙㄨ)
1、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3、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4、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5、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6、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姓。
8、见“噜”字“噜苏”。
其他字义
苏sù(ㄙㄨˋ)
1、朝向:“苏刃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