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駹
基本解释
词条:『冉駹』
拼音:rǎn máng
注音:ㄖㄢˇ ㄇㄤˊ
解释:
1.汉代西南的两个少数民族,亦指其国名。冉,亦作"冄"。
2.泛指我国古代边境少数民族。
古代诗词
元代.陈孚.野庄公年过七十以诗为寿:「善化行鄘?,威名振冉駹。」
清代.屈大均.走笔奉答湖州徐蘋村司业见赠之作用元韵:「陆贾光扬越,相如重冉駹。」
清代.钱谦益.题汴人赵澄临赵子固栈道图:「邛竹蒟酱来东西,滇僰冉駹走阡陌。」
清代.朱景英.寄题伯卿说剑图:「一试克靖萧关戎,再试直捣冉駹穴。」
清代.朱景英.十一月十九日同余退如大进韩璞园琮王亮斋右弼集饮任伯卿官斋 其四:「冉駹西去倚长城,继起终童亦请缨。」
基本字义
冉rǎn(ㄖㄢˇ)
1、龟甲的边。
2、〔冉冉〕a.毛、枝条等柔软下垂;如“柳枝冉冉”;b.慢慢地,如“月亮冉冉升起”。
3、姓。
基本字义
駹máng(ㄇㄤˊ)
1、青色的马。
2、杂色的牲口:“用駹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