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尾
基本解释
词条:『濡尾』
拼音:rú wěi
注音:ㄖㄨˊ ㄨㄟˇ一ˇ
解释:语出《易.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孔颖达疏:"小才不能济难事,同小狐虽难渡水而无余力,必须水汔方可涉川;未及登岸而濡其尾,济不免濡,岂有所利?"后以"濡尾"比喻力不胜任,处境尴尬。
古代诗词
宋代.刘克庄.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向来动脚已谬,末后濡尾转非。」
宋代.丁谓.狐:「冰渡忧濡尾,风嗥乐在梁。」
宋代.沈与求.泛舟村落阻风不能少进而菱梢芡觜缭舷上下篙:「艇子掠岸行,水瘦不濡尾。」
宋代.袁甫.和晋斋兄韵:「未济濡尾,既济濡袽。」
基本字义
濡rú(ㄖㄨˊ)
1、沾湿,润泽:濡笔。濡湿。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2、停留,迟滞:濡滞。
3、含忍:濡忍。
基本字义
尾wěi(ㄨㄟˇ)
1、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2、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3、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4、量词,指鱼:三尾鱼。
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其他字义
尾yǐ(一ˇ)
1、特指马尾(wěi)巴上的毛: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尾儿(雌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