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秉
基本解释
词条:『五秉』
拼音:wǔ bǐng
注音:ㄨˇ ㄅ一ㄥˇ
解释:《论语.雍也》:"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杨伯峻注:"五秉则是八十斛……周秦的八十斛合今天的十六石。"后借指赈穷济急之粮。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先泽傥未衰,岂无五秉粟。」
宋代.陆游.三山杜门作歌:「五秉初辞官粟红,一瓢自酌岩泉绿。」
唐代.杨发.小园秋兴:「相惭五秉粟,尚癖一车书。」
宋代.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一犁关五秉,百箔候三眠。」
宋代.王洋.鲁谹父再赋鼓字韵诗再赋一篇:「那知物理自乘除,原思五秉公西庾。」
基本字义
五wǔ(ㄨˇ)
1、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基本字义
秉bǐng(ㄅ一ㄥˇ)
1、拿着,持:秉烛。
2、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3、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十六斛。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