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
基本解释
词条:『吴语』
拼音:wú yǔ
注音:ㄨˊ ㄩˇㄩˋ
解释:泛指吴地方言。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遣兴二首:「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宋代.洪皓.忆仙姿/如梦令:「吴语。」
宋代.陆游.嘲子聿:「讲诵多吴语,勾提学佐书。」
宋代.陆游.龟堂独坐遣闷:「贺公吴语吾能似,太息遗魂不可招。」
宋代.陆游.即事:「还乡吴语熟,伏枕越吟悲。」
基本字义
吴wú(ㄨˊ)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姓。
基本字义
语(語)yǔ(ㄩˇ)
1、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说:细语。低语。
其他字义
语(語)yù(ㄩˋ)
1、告诉: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