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笏
基本解释
词条:『百笏』
拼音:bǎi hù
注音:ㄅㄞˇ ㄏㄨˋ
解释:百条(黄金)。古代官员上朝时皆手持长方形笏板﹐后因金条亦为长方形﹐故借"笏"字代"条"字﹐以表其量﹐兼状其形。
古代诗词
宋代.周麟之.致政大夫胡公挽诗五首:「赫奕三公胄,高华百笏门。」
宋代.周麟之.寄伯父元举:「我家百笏门,族望甲乡国。」
清代.孔璐华.借居冶山弟公邸补种花树偶成:「虚庭自幽敞,依依百笏宽。」
清代.潘耒.韩蕲王墓碑歌:「黄肠便房天府出,守冢万家拜百笏。」
清代.朴齐家.白龙潭:「百笏泓澄贮碧霞,鹰岩皴石一支斜。」
基本字义
百bǎi(ㄅㄞˇ)
1、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2、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基本字义
笏hù(ㄏㄨˋ)
1、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